Inotify,它是在内核 2.6.13 版本中引入的一个新功能,它为用户态监视文件系统的变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,允许监控程序打开一个独立文件描述符,并针对事件集监控一个或者多个文件,例如打开、关闭、移动/重命名、删除、创建或者改变属性。
在inotify 的前身是 dnotify。由于 dnotify 的局限性太大,加之用户始终都希望用到更好的产品。因此,inotify 顺理成章的取代了 dnotify。
inotify 取代 dnotify 的原因有哪些呢?
1、Inotify 使用一个独立的文件描述符,而 dnotify 需要为每个受监控的目录打开一个文件描述符。当你同时监控多个目录时,就会消耗大量的资源,因此成本会非常高,而且还会遇到每个进程文件描述符数量的限制。
2、Inotify 所使用的文件描述符可以通过系统调用获得,并且没有相关设备或者文件。而 dnotify 在使用时,文件描述符会锁定目录,导致设备无法卸载,这是可移动媒体的一个典型问题。在使用 inotify 时,如果正在监控被卸载的文件系统上的文件,那么 watch 会被自动移除,并且您会接收到一个 umount 事件。
3、dnotify 的设计过于复杂。inotify 能够监视文件或者目录,而使用 dnotify时,监控粒度只停留于目录级别。为了使 dnotify 能够进行更细粒度的监控,应用程序编程人员必须为每个受监控的目录保留一个 stat 结构的缓存。该用户空间的 stat 结构缓存需要用来明确确定当接收到通知信号时,目录发生了什么变化。当获得通知信号时,生成 stat 结构列表并与最新的状态相比较。很明显,这种技术是不太理想的。
4、inotify 使用文件描述符作为基本接口,允许应用程序开发者使用 select 和 poll来监控设备,并且允许高效的多路 I/O 和与 Glib 的mainloop 的集成。相反,dnotify 所使用的 SIGIO 常常使程序员头疼并且感觉不太优雅。在 2.6.25 内核中 inotify 还添加了 Signal-drive I.O 通知功能。
由于 inotify 是内核中的功能,因此为了让用户态更方便的去使用到它,它通过提供一个更优雅的 API 来解决了这些问题。该 API 使用最少的文件描述符,并确保更细粒度的监控,与 inotify 的通信是通过设备节点提供的。
下面,列举 inotify 中可用的函数:
inotify_init # 用于创建一个 inotify 实例的系统调用,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实例的文件描述符 inotify_init1与 # inotify_init 相似,并带有附加标志。如果这些附加标志没有指定,将采用与 inotify_init 相同的值 inotify_add_watch # 增加对文件或者目录的监控,并指定需要监控哪些事件。标志用于控制是否将事件添加到已有的监控中,是否只有路径代表一个目录才进行监控,是否要追踪符号链接,是否进行一次性监控,当首次事件出现后就停止监控 inotify_rm_watch # 从监控列表中移出监控项目 read # 读取包含一个或者多个事件信息的缓存 close # 关闭文件描述符,并且移除所有在该描述符上的所有监控。当关于某实例的所有文件描述符都关闭时,资源和下层对象都将释放,以供内核再次使用
因此,一个典型的监控程序需要进行如下操作:
1 使用 inotify_init 打开一个文件描述符 2 添加一个或者多个监控 3 等待事件 4 处理事件,然后返回并等待更多事件 5 当监控不再活动时,或者接到某个信号之后,关闭文件描述符,清空,然后退出。
可监控的事件
作为文件系统事件监控机制,到底有哪些事件能够被监控呢?
下面为大家列举,inotify所能监控的事件标志如下:
IN_ACCESS 被监控项目或者被监控目录中的条目被访问过。例如,一个打开的文件被读取。 IN_MODIFY 被监控项目或者被监控目录中的条目被修改过。例如,一个打开的文件被修改。 IN_ATTRIB 被监控项目或者被监控目录中条目的元数据被修改过。例如,时间戳或者许可被修改。 IN_CLOSE_WRITE 一个打开的,等待写入的文件或目录被关闭。 IN_CLOSE_NOWRITE 一个以只读方式打开的文件或目录被关闭。 IN_CLOSE 一个掩码,可以很便捷地对前面提到的两个关闭事件(IN_CLOSE_WRITE | IN_CLOSE_NOWRITE)进行逻辑操作。 IN_OPEN 文件或目录被打开。 IN_MOVED_FROM 被监控项目或者被监控目录中的条目被移出监控区域。该事件还包含一个 cookie 来实现 IN_MOVED_FROM 与 IN_MOVED_TO 的关联。 IN_MOVED_TO 文件或目录被移入监控区域。该事件包含一个针对 IN_MOVED_FROM 的 cookie。如果文件或目录只是被重命名,将能看到这两个事件,如果它只是被移入或移出非监控区域,将只能看到一个事件。如果移动或重命名一个被监控项目,监控将继续进行。参见下面的 IN_MOVE-SELF。 IN_MOVE 可以很便捷地对前面提到的两个移动事件(IN_MOVED_FROM | IN_MOVED_TO)进行逻辑操作的掩码。 IN_CREATE 在被监控目录中创建了子目录或文件。 IN_DELETE 被监控目录中有子目录或文件被删除。 IN_DELETE_SELF 被监控项目本身被删除。监控终止,并且将收到一个 IN_IGNORED 事件。 IN_MOVE_SELF 监控项目本身被移动。
除了事件标志以外,还可以在 inotify 头文件(/usr/include/sys/inotify.h)中找到其他几个标志。
例如,如果只想监控第一个事件,可以在增加监控时,设置 IN_ONESHOT 标志。
inotify-tools详解
上面,简单介绍了 inotify 原理相关的东西。其中,我提到了 inotify 提供了面向用户态的 API 。那么 inotify 在用户态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?
这就需要用到一个工具inotify-tools 。
inotify-tools 是为linux下inotify文件监控工具提供的一套c的开发接口库函数,同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命令行工具,这些工具可以用来监控文件系统的事件。 inotify-tools是用c编写的,除了要求内核支持 inotify 外,不依赖于其他。
下面来看如何安装inotify-tools!
环境 CentOS6.5 x86_64位 采用最小化安装,系统经过了基本优化 selinux为关闭状态,iptables为无限制模式 源码包存放位置: /root
1、查看服务器内核是否支持inotify
安装inotify 的第一步是确定你使用的 Linux 内核是否支持它
[root@ebs-59586 ~]# uname -r 3.10.0-693.21.1.el7.x86_64 [root@ebs-59586 ~]# ll /proc/sys/fs/inotify/* -rw-r--r-- 1 root root 0 1月 4 10:35 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queued_events -rw-r--r-- 1 root root 0 1月 4 10:35 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instances -rw-r--r-- 1 root root 0 1月 4 10:35 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watches
inotify 的默认内核参数详解
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queued_events 默认值: 16384 该文件中的值为调用inotify_init时分配给inotify instance中可排队的event的数目的最大值,超出这个值得事件被丢弃,但会触发IN_Q_OVERFLOW事件 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instances 默认值: 128 指定了每一个real user ID可创建的inotify instatnces的数量上限 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watches 默认值: 8192 指定了每个inotify instance相关联的watches的上限,也就是每一个inotify实例可监控的最大目录数。如果监控的文件数目巨大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此值得大小。 注意: max_queued_events 是 Inotify 管理的队列的最大长度,文件系统变化越频繁,这个值就应该越大!如果你在日志中看到Event Queue Overflow,说明max_queued_events太小需要调整参数后再次使用
调整范例:
[root@ebs-59586 ~]# echo 10000000 > /proc/sys/fs/inotify/max_user_watches
2、安装inotify-tools
# 方法一 yum安装 [root@ebs-59586 ~] # yum install inotify-tools -y # 方法而 编译安装 [root@ebs-59586 ~] # yum install make gcc gcc-c++ [root@ebs-59586 ~] # wget http://nchc.dl.sourceforge.net/project/inotify-tools/inotify-tools/3.13/inotify-tools-3.13.tar.gz [root@ebs-59586 ~] # tar xzf inotify-tools-3.13.tar.gz [root@ebs-59586 ~] # cd inotify-tools-3.13 [root@ebs-59586t inotify-tools-3.13] # ./configure [root@ebs-59586t inotify-tools-3.13] # make && make install
OK!这样就安装完成了!
在编译安装 inotify-tools 成功之后,默认情况会在 /usr/local/bin 目录下生成两个二进制文件:
[root@ebs-59586 ~] # ll /usr/local/bin/inotify* -rwxr-xr-x. 1 root root 38582 Jun 3 22:23 /usr/local/bin/inotifywait -rwxr-xr-x. 1 root root 40353 Jun 3 22:23 /usr/local/bin/inotifywatch
其中
inotifywait 仅执行阻塞,等待 inotify 事件,你可以使用它来监控任何一组文件和目录,或监控整个目录树(目录、子目录、子目录的子目录等等),并且可以结合 shell 脚本,更好的使用 inotifywait。 inotifywatch 用来收集关于被监视的文件系统的统计数据,包括每个 inotify 事件发生多少次。
inotifywait和inotifywatch学习
下面,我来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下这2个命令的用法!
inotifywait
语法:
inotifywait [-hcmrq] [-e ] [-t ] [-- format ] [--timefmt ] [ ... ]
选项参数:
-h,–help # 输出帮助信息 @ # 排除不需要监视的文件,可以是相对路径,也可以是绝对路径 –fromfile # 从文件读取需要监视的文件或排除的文件,一个文件一行,排除的文件以@开头 -m,–monitor # 接收到一个事情而不退出,无限期地执行。默认行为是接收到一个事情后立即退出 -d,–daemon # 跟–monitor一样,除了是在后台运行,需要指定 –outfile把事情输出到一个文件。也意味着使用了–syslog -o,–outfile # 输出事情到一个文件而不是标准输出。 -s,–syslog # 输出错误信息到系统日志 -r,–recursive # 监视一个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。 -q,–quiet # 指定一次,不会输出详细信息,指定二次,除了致命错误,不会输出任何信息。 –exclude # 正则匹配需要排除的文件,大小写敏感。 –excludei # 正则匹配需要排除的文件,忽略大小写。 -t,–timeout # 设置超时时间,如果为0,则无限期地执行下去。 -e,–event # 指定监视的事件。 -c,–csv # 输出csv格式。 –timefmt # 指定时间格式,用于–format选项中的%T格式。 – format # 指定输出格式。 %w 表示发生事件的目录 %f 表示发生事件的文件 %e 表示发生的事件 %Xe 事件以“X”分隔 %T 使用由–timefmt定义的时间格式
下面是一些可监听事件,针对-e选项使用:
access | 文件读取 |
modify | 文件更改。 |
attrib | 文件属性更改,如权限,时间戳等。 |
close_write | 以可写模式打开的文件被关闭,不代表此文件一定已经写入数据。 |
close_nowrite | 以只读模式打开的文件被关闭。 |
close | 文件被关闭,不管它是如何打开的。 |
open | 文件打开。 |
moved_to | 一个文件或目录移动到监听的目录,即使是在同一目录内移动,此事件也触发。 |
moved_from | 一个文件或目录移出监听的目录,即使是在同一目录内移动,此事件也触发。 |
move | 包括moved_to和 moved_from |
move_self | 文件或目录被移除,之后不再监听此文件或目录。 |
create | 文件或目录创建 |
delete | 文件或目录删除 |
delete_self | 文件或目录移除,之后不再监听此文件或目录 |
unmount | 文件系统取消挂载,之后不再监听此文件系统。 |
这里呢,我准备了一些范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inotifywait 命令的使用。
1、实时监控/etc目录的所有事件(包括文件的访问,写入,修改,删除等)
[root@ebs-59586 ~] # inotifywait -rm /etc Setting up watches. Beware: since -r was given, this may take a while ! Watches established. /etc/ OPEN ld.so.cache /etc/ CLOSE_NOWRITE,CLOSE ld.so.cache /etc/ CREATE test /etc/ OPEN test /etc/ ATTRIB test /etc/ CLOSE_WRITE,CLOSE test
此时,我在另外一个新打开的终端,touch /etc/test,这边就会产生相应的事件信息了。
2、实时监控/home目录的文件或目录创建,修改和删除相关事件
[root@ebs-59586 ~] # inotifywait -mrq -e create,modify,delete /home /home/ CREATE,ISDIR test2 /home/test2/ CREATE .bash_profile /home/test2/ MODIFY .bash_profile /home/test2/ CREATE .bash_logout /home/test2/ MODIFY .bash_logout /home/test2/ CREATE .bashrc /home/test2/ MODIFY .bashrc
此时,我在新打开的终端上,使用useradd创建一个用户,这边就会产生相应的事件信息了!
3、实时监控/etc/passwd的文件修改,删除和权限相关事件,并且要求指定输出格式为27/06/14 16:12 /etc/passwd ATTRIB。
[root@@ebs-59586 ~] # inotifywait -mrq --timefmt '%d/%m/%y %H:%M' --format '%T %w%f %e' --event modify,delete,attrib /etc/passwd 27 /06/14 16:39 /etc/passwd ATTRIB 27 /06/14 16:39 /etc/passwd IGNORED
此时,我在新打开的终端上,使用 useradd 创建一个新用户,这边就会产生相应的事件信息了!
4、写一个脚本实现对 /www/wwwroot/test.gotoip.top/ 目录进行监控,监控文件删除,修改,创建和权限相关事件,并且要求将监控信息写入/tmp/rsync.txt 。要求日志条目要清晰明了,能突显文件路径、事件名和时间。
[root@ebs-59586 inotify]# cat x.sh #!/bin/bash /usr/bin/inotifywait -mrq --timefmt '%y/%m/%d %H:%M:%S' --format '%T %w%f %e' --event delete,modify,create,attrib /home/wwwroot/test.gotoip.top/ | while read date time file event do case $event in MODIFY|CREATE|MOVE|MODIFY,ISDIR|CREATE,ISDIR|MODIFY,ISDIR) echo $event '-' $file '-' $date '-' $time |grep -vE ".swp|.swx" >> /tmp/rsync.txt ;; MOVED_FROM|MOVED_FROM,ISDIR|DELETE|DELETE,ISDIR) echo $event '-' $file '-' $date '-' $time |grep -vE ".swp|.swx" >> /tmp/rsync.txt ;; esac done [root@ebs-59586 ~]# tail -f /tmp/rsync.txt DELETE - /home/wwwroot/test.gotoip.top/dede/uploads/uploads/affiche.php - 22/01/04 - 10:14:54 MODIFY - /home/wwwroot/test.gotoip.top/index.html - 22/01/04 - 10:22:21
此时,我在新打开的终端上,使用删除 在/home/wwwroot/test.gotoip.top目录下创建删除这一个php文件同时 修改首页文件。然后查看/tmp/rsync.txt 文件,即可发现已经产生相应的事件信息,并且按照指定格式进行存放!
inotifywatch
语法:
inotifywatch [-hvzrqf] [-e ] [-t ] [-a ] [-d ] [ ... ]
参数:
-h,–help # 输出帮助信息 - v ,–verbose # 输出详细信息 @ # 排除不需要监视的文件,可以是相对路径,也可以是绝对路径。 –fromfile # 从文件读取需要监视的文件或排除的文件,一个文件一行,排除的文件以@开头。 -z,–zero # 输出表格的行和列,即使元素为空 –exclude # 正则匹配需要排除的文件,大小写敏感。 –excludei # 正则匹配需要排除的文件,忽略大小写。 -r,–recursive # 监视一个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。 -t,–timeout # 设置超时时间 -e,–event # 只监听指定的事件。 -a,–ascending # 以指定事件升序排列。 -d,–descending # 以指定事件降序排列
OK,继续拿一个范例来帮助大家理解!
1、统计/home目录所在文件系统发生的事件次数
[root@ebs-59586 ~] # inotifywatch -v -e create -e modify -e delete -t 30 -r /home Establishing watches... Setting up watch (es) on /home OK, /home is now being watched. Total of 3 watches. Finished establishing watches, now collecting statistics. Will listen for events for 60 seconds. total modify create delete filename 8 3 4 1 /home/
监控的时候,我在新打开的终端上,创建了4个文件,修改了3个文件内容,删除了一个文件。等监控的30秒时间到了之后,他就会显示出上面的事件次数报告!
本文出自 “Not Only Linux” 博客,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://nolinux.blog.51cto.com/4824967/1431742